市科技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制定15项具体任务清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科技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最强平台、最优服务、最实举措赋能科技创新工作,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能级,全力推进温州科创高地建设。
一、推进“我为科技企业解难题”,创新服务有精度。一是强化平台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进国科大、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41个,积极搭建桥梁,推进企业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对接合作。建立领导联系“双结对”、创新赋能“双比拼”机制,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接横向科研课题超1000项,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实施“百名科技干部携手百家创新平台,精准服务企业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举办科技成果项目推荐活动59场。二是强化服务提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打造科技“三服务”2.0版,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今年以来立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5项,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77家,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669家。发挥党团志愿者、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作用,举办“坚持学史力行、服务创新发展”“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科技下乡”等系列专场活动11场,帮助科技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661个。三是强化金融支撑,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实施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在深圳证交所发行我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融资专项计划,我市12家企业获得1.9亿元融资。推出“最支持民企银行”激励制度,目前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累计达973.5亿元,3560家科技企业获贷款贴息补助1.47亿元。修订《温州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科创基金子基金达22支、总规模44.6 亿元,已投企业项目48个。
二、推进“我为科研人员办实事”,人才工作有温度。一是为高端科研人才办实事。组建人才工作专班,加强部门协同、市县联动,贯彻落实人才新政40条,对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住房补贴、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修订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完善科研管理流程,落实科研经费包干制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制度,提高科研人员自主性和积极性。二是为外国专家人才强服务。持续优化外国专家人才服务,联合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流程“全零跑”在线办理率达80%。今年累计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326人,全职引进宋伟宏院士团队,申报国家、海外优青38人才,入选省“鲲鹏计划”两人。三是为人才项目落地建机制。建立重点人才项目领导挂钩、处室结对、跟踪服务机制,举办青科会成果对接活动,127个领军型人才产业化项目、410位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落地,成果落地率达90%。制定科技飞地运行管理制度,推进温州(嘉定)科创园、温州(紫金港)科创园建设,完善人才项目落地和服务温州工作机制。
三、推进“我为创新主体减负担”,政策举措有力度。一是加强科技政策宣传。针对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知晓度不高、操作流程不清楚等问题,组织政策培训和“一对一”精准辅导11场,培训企业1500多家、2500余人次,帮助兑现科技类产业政策25项、金额1.49亿元,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疏通企业创新“脉络”。二是探索科技政策“无感兑现”。为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正式上线科技服务“一线牵”应用场景,推出“政策配兑”和“技术购”2个应用模块,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兑现流程“一键接入”、供需对接“精准推送”、中介服务“一网汇聚”。三是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发布实施科技新政30条、生物医药新政12条,制定《温州市高能级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建立“一区一廊”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机制,积极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实施科技新政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来源:温州市科学技术局
温州专利 | 专利申请 | 商标注册 | 专利咨询 | 商标转让 | 国际商标注册 | 维权服务 | 专利申诉 | 公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