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捷信知识产权网
  • 捷信简介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加速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9月3日将隆重举行全市首次高能级创新平台“双比拼”活动

作为六大浙江省实验室之一的瓯江实验室揭牌,以超常规力度冲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领域塔尖重器

中国眼谷累计注册企业109家,建立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联合研究院17个,入选科创中国浙江创新基地,在全球眼健康赛道上跑出温州节奏

国科温州研究院16个项目新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开展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达110项,剑指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

今年以来,温州创新版图上展现出多点开花的绚烂景象,透射出的正是温州活力十足的创新场。这背后,是温州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加速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输出,加快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带来的硕果。一座座科创新地标拔节生长,重大科创项目、高层次人才等关键创新要素落子如飞、花开有声,加速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激发创新裂变培育新动能,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发出温州聚力科技创新的高昂旋律,奋力开创科创高地建设新局面。

打出组合拳

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是我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完善顶层设计,集群化、矩阵化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发展。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实施《温州市高能级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打出优化创新生态组合拳,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引育并举推动科创平台量质双提升。

根据该方案,我市围绕“5+5+N”产业,引进顶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高端人才团队,以独立建设或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创新平台,力争到2023年全市创新平台达到60家,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00项以上,汇聚E类及以上人才1000人。建立领导联系双结对、平台创新赋能双比拼机制,市领导挂钩结对22个重点创新平台和60名人才机制,指导平台建设发展;建立半年一比拼”“一年一评价县(市、区)比拼机制和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导则,比拼各地创新平台数量和平台质量,同时定期对创新平台科研项目立项、专利授权、四技服务收入、仪器设备对外开展服务、研发成果在温州落地转化等方面绩效进行评价。

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现有平台能级,建好用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叠加效应不断显现。今年以来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等7家创新平台相继签约注册落地,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启动3个研究中心建设,温州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落地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批创新平台加速集合高端创新资源,开启服务温州高质量新征程。

在上周举行的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推进会上,浙江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浙南海洋科技研究院等10个重大创新平台、中国基因药谷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14个重大项目签约,为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科创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注入强劲新动能。

目前,温州引育共建浙大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载体)46家,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6家、孵化平台149家,建成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5家,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撑的科创全链条。

剑指卡脖子

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汽车传感器等精密器件的激光制造与工艺开发,建成国内首条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智能制造产线,填补了中国(温州)激光产业集群超快激光精密制造技术的空白。

我们要打造既能解决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又能为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的高水平创新平台。该院负责人介绍说,汇聚国内外院士等在内的国际科技精英120余人,合力攻关激光加工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目前,该院累计签订企业技术服务合同170余项,四技服务收入达3000余万元。

剑指卡脖子技术,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我市众多像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这样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奔跑在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据悉,目前我市已累计引进46家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载体),实现“5+5”主导产业全覆盖。汇集高层次科研人才718人,承接横向科研课题超1000项,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今年以来,4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载体)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四技服务收入超8000万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跑出加速度,赋能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加速建设瓯江实验室,打造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梯队,加强重点实验室研究产出。着力打造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实验室体系,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

创新发动机

科技企业破茧而出

温州腾飞,创新为核,产业为基。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硬核吸引力加速释放,催熟一个个创新果实,落地开花,科技企业加速破茧而出。

安宝乐是一家以高性能止滑材料技术研发及转化为主的科技企业,20185月入驻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从一个创业孵化项目成长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成长与大学科技园提供的平台赋能密不可分。安宝乐创始人郑国超说。

目前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引进规模以上企业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0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31家。

在温州,这样的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在创新平台中破茧而出。中国眼谷累计注册企业突破100家。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培育孵化科技企业42家,产值累计达到17.3亿元。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培育20余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光电科技型企业。在国科温州研究院孵化10多家持有硬科技的生物医药企业;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对接落地12个项目成果,注册成立12个产业化公司……

一个个创新平台从创新资源的吸附器蝶变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大大小小的创新主体破茧蝶变,各自高频跳跃,又相互同频共振起舞,引领温州民营经济向处攀登。

过去五年多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倍、省科技型企业增长超5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近3年每年新增1名全职院士,去年新引进大学生首次突破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迈进全国城市30……这背后是不断提升的创新平台能级为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咬定创新不放松,温州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向纵深推进,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创新格局持续强化输出,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拔节向上成长为温州创新发展的支点,成线结网形成活力创新场,赋能温州共生长。

新闻+

数读 温州创新平台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由战略平台、科研平台、孵化平台、产业平台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创新平台已成为我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

引进共建国科温州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等创新载体46家,汇集研发人员729人,实施科研项目418项,孵化项目104项;

建成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5家,集聚科技人才7200余人,组织开展技术难题攻关4000余项,服务企业8万余家次;

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5家,汇集研发人员2200余人,承担各类项目9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转化及推广科技成果327项;

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眼谷等市级及以上孵化平台149家,现有在孵企业(团队)4877家,近三年孵化毕业企业945家,其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上市(挂牌)企业4家;

建有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1605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8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84家。来源:市科技局、温州日报

版权所有 © 2003-2025 温州捷信知识产权网 浙ICP备12023503号-2 浙公网备案号33030202001065号
24小时财富热线:18958779192 公司网址:www.51zlzc.com www.51zlzc.cn

温州专利 | 专利申请 | 商标注册 | 专利咨询 | 商标转让 | 国际商标注册 | 维权服务 | 专利申诉 | 公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