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捷信知识产权网
  • 捷信简介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西藏文艺70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文化艺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西藏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特殊关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西藏文化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优秀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文化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对外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多彩,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繁荣发展西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努木认为,西藏自治区幅员辽阔,地域特征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内地中原文化互鉴交融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西藏文化艺术,为丰富和塑造伟大的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推翻了封建农牧政教合一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做了社会的主人,自此西藏文化从狭隘走向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西藏文化艺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化艺术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线,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文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属和精神家园,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已深深扎根在各民族干部群众心中。

西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觉嘎认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的音乐成就主要体现在创新和发展两个方面。西藏当代音乐是在表现西藏社会发展成就的艺术创造中产生的,这种艺术创造是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得到新的发展而实时呈现出新的创造形态和新的发展状态,这种创新和发展必将继续伴随着西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续下去。无论是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研究,还是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当代音乐的创新、发展,从音乐家的职责和使命而言,必须做到不辱使命,继往开来,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把西藏的音乐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西藏文学》主编次仁罗布认为,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内地中原文化学习交融,创作出了各种题材、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为中华文学贡献出了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和《仓央嘉措道歌》,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文学宝库。作为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在历史的演进中,时刻与祖国内地发生着紧密的关系,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文学飞速发展、壮大,文学作品的主题也从以往的为宗教服务,宣扬虚无缥缈主义,回归到表现现实世界,表达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社会变迁上来。新世纪以来,西藏当代文学迅速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势头。西藏各民族作家牢牢把握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逻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新世纪以来的西藏文学,延续了以藏汉作家为主,包括其他多民族作家共同努力的面貌,铸就了如今西藏文学的辉煌,使得当代西藏文学显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特色。广大文学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立德修身、崇德尚艺,扎根高原、奉献西藏,用真情挚爱,为祖国、为人民叙写着优秀的文学作品,鼓舞着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平措云丹认为,西藏的曲艺历史悠久,曲种丰富,风姿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宝库中一颗灿烂的瑰宝。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藏族传统的曲艺说唱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新性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艺术特点,比如藏语相声的表演,积极借鉴、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艺术,包括各地的民族戏曲、民间音乐和舞蹈等,同时将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和表演技巧结合到相声表演手法之中,使藏语相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

西藏美术院的臧美文认为,70年来,西藏民族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承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现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文化遗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呵护,文化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西藏文化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西藏当代美术作为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中日益丰沛,也将继续谱写属于雪域高原的华彩乐章。

关于西藏影视事业发展,原西藏自治区电视台台长丹增认为,西藏影视媒体事业作为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出现的新的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电影《农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拍摄的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解放的电影故事片。受这部电影的影响和感召,曾经有多少优秀的祖国儿女奔赴西藏,来到刚刚获得新生的翻身农奴中间,进而创作出包括《柯山红日》《冰山雪莲》《丫丫兵站》《神奇的绿宝石》等影片。当时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组织的一支“特派随军前线摄影队”,组建于1950年,并于当年春季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出发进藏。他们同部队战士一样,一直徒步走进西藏,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拍摄出了第一部反映西藏的长篇纪录片《解放西藏大军行》。改革开放以后,先后拍摄了《松赞干布》《还愿》《孔繁森》等优秀电视剧。新时代以来,有关西藏的影视剧创作迎来了新的创作繁荣期,出现了《金珠玛米》《皮绳上的魂》《八瓣格桑花》《格达活佛》《喜玛拉雅天梯》《第三极》《极地》《西藏》《攀登者》《我的喜玛拉雅》《江孜未了情》《八万里》等质量上乘的西藏题材影视剧,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品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意识更加浓厚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与共性以及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关系在作品中更加突显。

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主编斯日正在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参加援藏工作,援藏这段时间里,她深刻感受到西藏在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几十年跨越千年变化,西藏人民将这种巨大变化通过各种文艺形式精彩表现出来,获得喜人的成就,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综观西藏文艺70年的发展,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始终贯穿在西藏艺术发展进程当中,即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西藏艺术之所以呈现出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的根本原因所在。1996年上映的影片《红河谷》讲述20世纪初西藏各族人民并肩抗英的传奇故事。影片中藏族老阿妈的台词非常经典,也是影片的核心思想:“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推出的原创话剧《八廓街北院》,突出了各民族之间的亲情、温情、友情,反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饮一井水,同为一家人”努力建设美好生活的主题。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传统美术和唐卡绘画内容逐渐发生变化,出现更多表现当代西藏人民新的生活、新的精神面貌的美术作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唐卡传承人以传统唐卡绘画技艺表现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题材,如西藏唐卡画院贡觉杰的唐卡作品《四季花》,表达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西藏文化艺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日益显现,文化在全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各族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西藏各族人民坚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的,“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源:文艺报  闻)

版权所有 © 2003-2025 温州捷信知识产权网 浙ICP备12023503号-2 浙公网备案号33030202001065号
24小时财富热线:18958779192 公司网址:www.51zlzc.com www.51zlzc.cn

温州专利 | 专利申请 | 商标注册 | 专利咨询 | 商标转让 | 国际商标注册 | 维权服务 | 专利申诉 | 公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