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众所周知,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这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6个城市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铺就道路,随着试点城市越来越多,未来几年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基于此,笔者依托六棱镜(Sixlens)全球专利投融资情报系统,对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及技术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政策引导 发展快速
智能网联汽车是各国科技竞争的重点之一。2016年3月,联合国发布《国际道路交通公约》修正案,允许汽车在特定期间内进行自动驾驶。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发达国家与地区从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标准体系等多个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政策立法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指导和规范。
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路径。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这是我国首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ICV-2035)。
不仅如此,北京等地也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按照《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北京将积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领先城市,到2022年,基本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的构建,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创新主体 数量庞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交专利申请的创新企业达13.3万家,近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企业数量增速较快,复合增速达15.5%。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18.4%,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1年。从国别分布来看,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美、日、韩、德五个国家,五国的创新企业数量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总数的70.8%。
截至2020年7月,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达135.4万件,近5年复合增速达15.4%。其中,2017年同比增长22%,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1年(如图所示)。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共101.7万人,近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人才数量快速增长,复合增速达16.1%,且近两年增速保持平稳。
核心专利 加快布局
目前,在各项技术加持下,智能网联汽车功能逐渐从出行工具演变成为集社交、文娱、信息和应用平台为一体的移动型超级流量入口,拓宽商业创新的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通信系统、智能驾驶舱、决策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感知系统为近几年专利布局的重点领域,合计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总量的48.7%,成为全球车企专利布局的重点领域。决策系统和智能网联应用服务为全球近几年专利布局热点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近5年复合增速均达到31.6%,远超其他细分领域。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驱动下,智能座舱产品已经成为车身最富科技感、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部分,以特斯拉、宝马、拜腾为代表的车企,以大陆集团、德赛西威为代表的Tier1均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笔者看来,智能驾驶座舱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人车交互智能化。数据显示,全球智能驾驶舱细分领域中,驾驶员监测和车载智能终端领域合计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占比达68.1%,成为近几年智能驾驶舱全球车企专利布局的重点细分领域。
在自动驾驶技术分级中,L3将成为用户价值感受的临界点,也是产业的重要分水岭。数据显示,近几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全球车企专利布局的重点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占比达75.1%,全球自动驾驶系统测试领域的专利布局规模增长较快,近5年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复合增速达20.6%。
5G+AI是解锁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所在,有助于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的实现。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的引入,相当于打通了自动驾驶的外部“大脑”,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实时、更全面的外部信息,更好地实现多车协同、交互,突破单车智能的技术瓶颈,助力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的实现。数据显示,全球通信系统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中,各细分领域按照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名依次为网络通信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安全解决方案、云平台、V2X通信模块。
另外,感知层传感器是自动驾驶车辆所有数据的输入源,传感器专利布局增长趋势明显。根据不同的目标功能,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的传感器类型一般分为环境感知传感器和车辆运动传感器。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以及GPS惯性导航组合等,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做外部环境的建模。车辆运动传感器主要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提供车辆的位置信息、速度等信息。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全球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近5年复合增速达62.9%、52.2%、59.5%。
芯片+算法协同设计成为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演进方向,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全球汽车芯片的短缺造成汽车产能的降低。AI计算为高等级自动驾驶提供算力,芯片+算法协同设计成为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演进方向。数据显示,汽车芯片和算法是智能网联汽车决策系统专利布局的重点领域,这两个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占比分别达到54.9%和31.1%。汽车芯片是协调汽车设备和系统的关键零部件,车载芯片缺失会带来汽车减产。据统计,2021年3月份以来,已经有数十家汽车企业因芯片短缺而减产。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芯片的短缺要想完全恢复供给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头部企业 凸显优势
法雷奥集团是国际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之一,拥有当今汽车工业中较为全面的传感器产品组合。法雷奥集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利申请中,涉及系统零部件的技术较多,主要包括光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显示器等部件;其次为驾驶辅助系统,通过利用系统零部件中的传感器、监控系统等部件实时监测车辆、驾驶员的状态,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Waymo是由谷歌母公司于2016年剥离自动驾驶业务而成立的公司,如今,Waymo已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第一梯队。Waymo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利申请中,车辆控制相关技术较多,主要包括车辆停止控制、基于传感器的数据辅助车辆控制;其次为用户服务,主要包括通过路径规划、物品回退触发、屏幕共享账户认证等方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笔者看来,在全球汽车产业呈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交叉融合迭代推进态势下,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并逐渐演变成为超级流量入口,必将进一步拓宽商业创新的想象空间。(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胡梦飞)
温州专利 | 专利申请 | 商标注册 | 专利咨询 | 商标转让 | 国际商标注册 | 维权服务 | 专利申诉 | 公司咨询